科技馆太“寂寞”,3个星期天只来一对父子
日期:2011-04-03 07:56 浏览: 次 责任编辑:jxjuchuang好玩的机器人游戏星期天一个上午几乎无人问津,有趣的机加工工作室连续三个周日只有一对父子乐此不疲。面对科技馆今天的“寂寞”,我们如何迎接高科技的未来?
记者带着7岁的儿子来到大连市科技馆,发现二楼机器人创新工作室的门竟然锁着,在旁边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一会儿,负责机器人工作室的郑红烈老师给开了门。郑老师介绍说,这个工作室投资6万多元从丹麦引进一套乐高机器人产品,包括火星救援系统、FL挑战、足球比赛等,去年12月份开始向公众开放,但到现在为止来过的孩子也就是百八十人,寒假期间人还多点,平时基本没人。今天虽然是周日,一上午也没有人来,记者还是头一个。
在大连市科技馆一楼的机加工工作室,车床、带锯床、钻床、磨床等适合儿童用的小机床整齐地排列在桌上,一位胖胖的十来岁男孩正在车一个类似国际象棋的木制玩具。男孩叫李嘉龙,是大连西岗区长青小学三年级的学生。李嘉龙告诉记者,他已经连续三个周日来这儿玩了,做了风车、笔筒、鸟窝、摇椅四个玩具,刚开始用不好带锯床、钻床,找不准容易偏,做风车做了一天。不过最后看到自己做的玩具这么好,摆在家里挺自豪的,有一种成就感。
李嘉龙的父亲李志强说,自从发现了这个好地方,孩子每到周六晚上就嚷嚷着到科技馆来。以前孩子在家里干什么事都坐不住,注意力不集中,没想到在这儿能坐上一天,不管做的好坏,只要耐心完成就是成功。李志强称赞这个地方非常好,只收成本费,工具免费,还有老师讲解,学到不少知识,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耐心,爷俩儿在这儿度过一个周日觉得很有意思。其实孩子玩的地方不少,但象这么又好玩又学东西的地方真难得。
当记者问起机加工工作室总是这么冷清吗?负责这个工作室的高月老师说,平时没人,周六、周日也就两、三个人。
同样是周日,记者在大连的一些青少年宫看到,孩子们背着画板、拿着小提琴出出进进,好不热闹。
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,艺术素质固然重要,科学素质绝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,我们需要艺术家,也需要科学家,需要能工巧匠,而科学的精神、科学的素养、科学思考的习惯和动手能力更应该从孩子培养起。和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远不是科技大国和强国,中国科技创新能力非常不足,如果我们今天不引导和扶持孩子对科技的热情,中国科技的未来将走向何方?难道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一批又一批"答题机器"、"考试机器",中国就能成为科技强国了吗?
所有文章均由锯床_带锯床_数控锯床_角度锯床-济南金兴锯床有限公司原创,未经允许严禁转载!谢谢!